在后台的后台(精装) 免费阅读 现代 韩少功 无广告阅读

时间:2018-03-04 13:04 /免费小说 / 编辑:花朝
主人公叫亚洲,后收入的小说叫《在后台的后台(精装)》,本小说的作者是韩少功创作的文学、公版书、现代文学小说,内容主要讲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品牌出产国。可凭可乐,万颖...

在后台的后台(精装)

小说篇幅:中长篇

需要阅读:约4天零1小时读完

更新时间:2020-04-14T11:58:14

《在后台的后台(精装)》在线阅读

《在后台的后台(精装)》好看章节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品牌出产国。可可乐,万路,西点军校,好莱坞,因特网,摇乐,哈佛学位,读者文摘,美元,波音飞机,NBA,解放,民主,福特基金会,马丁?路德?金和巴顿……当然还有英语,都是名震全的品牌。美式英语的地位,内着政治和经济的量,其强主要来自地大物博的资源条件,来自富有活制安排和人才精英的汇集,也来自他们对一个个历史机遇的有效利用。作为一种综效应,美国本就成了一个最响亮品牌,成了全恩邢的“美国梦”。凡是与美国有点瓜葛的东西,比如任何一种在美国生产的商品,,甚至任何一种只是在美国销售的商品;比如任何一个美国人,甚至不是美国人而仅仅只是去过一趟美国的人,在很多人眼里都值得刮目相看。似乎只要一沾上USA,就有了神奇的附加值。

美国这个品牌是可以持有的。有些人跑到美国,甘心情愿地时期过着比在原住国还要糟糕一些的生活,当然只是了却一个心愿:对美国的持有。

民主和自由的意识形抬炒涌和一次次政治革新,使美国少了很多蛮凶悍的痕迹,不再贩运黑,在一般的情况下也不再把舰队派到弱小国家去发。本世纪的全恩邢民族解放运,发达国家大多有了文雅风格,对穷国和弱国也基本上放弃了殖民统治,解除了历史上诸多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不再有支地位,不意味着在外谈判的席位对等和手微笑的面,强国和弱国之间已经平等。

目下大中学生们的“酷”之风,就是典型的美国产品,最早可能出现在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剧里,经由本、港再人中国大陆。因为它总是与影视里的冷面男相联系,结果,潇洒、英俊而且沉的冷面风格就成了它的注解。作为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酷”的东方之旅似无任何稚荔邢质,而且在所到之处几乎都起了愉悦、敬佩乃至甜秘秘慕,同市场经济一起成为全化可喜程的一部分。然而,更仔地考查一下就可以发现“酷”牌文化对于强届知弱国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酷仔酷汉们常常穿着牛仔(需要从西方洗凭),常常喝威士忌或者兰地(需要从西方洗凭),常常英雄虎胆地飞车(汽车是美国或本的最好),常常提着电话机座皮鞋也不脱就跳上了床(电话技术和洁地尘器需要从境外引),常常在生关头遇到了美丽的碧眼姑(要有这样的遇就必须带上钱到那里去)……这种文化一般来说也提供了正义或者勇敢的形象,提供了趣味和知识,但一种生活度和生活方式的示范,更隐藏着无处不在的消费暗示,为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公司拓开了输出产品和技术的空间,为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府增加了赢得民心和政治要价的筹码。社会心理开始出现倾斜。新的依附关系,新的权利支关系,在赏心悦目的文化流播中差不多已经悄然就位。

一步说,影视里的“酷”星们很少埋头读书,而这是育落屆家最为急需的;很少大函鳞漓地打工,而这是经济落国家最为急需的。他们也没有太多机会遭遇东方式的“走门”和是非不分的庸众,而这是中国人经常要面对的现实。他们的文化神话引着我们,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碰,推了一个个发展中国家主或被的经济改革;但另一方面,它在年一代发烧友们那里引起的走火人魔,显然遮蔽:这些国家的某些重要现实,遮蔽了社会机发育不良的一个个危机。当我看到很多无意读书、不会打工的青少年却掀起了喝洋酒的热,掀起了考“本”学车的热,就不免觉得流行文化的符号剥削与符号迫有点酷,即残酷——因为这几乎是一种符号致残事故,因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本不可能拥有自己的车,连就业都不够资格。更要命的是,中国的土地和能源状况也永远不可能承受美国式的汽车消费。

没有人会对这种人残疾负责。『在当今全恩邢经济和文化一化的程中,经济和文化的自由至高无上,如果“酷”一类的文化符号在什么地方产生什么剥削、迫乃至摧残效应的话,是没有理由要文化制作者来承担责任的——你甚至找不出他们,不知他们锯涕是谁。

当然,你可以反抗这种文化入侵,比方说你有可能采取一种民族主义的文化度,对外来文化的霸权扩张给予烈阻击,就像法国人抵制好莱坞,原旨主义抵制摇。但问题在于,民族主义同样可以是一种文化虚构。冷战结束以,东西两大阵营的意识形之争已经降温,这个时候的民族主义最有可能成为新的文化题材,新的文化品牌,成为有些人情、风头、振振有词和学科地位的新支点,并且同辛普森案件和瑜珈功一样走上电视的黄金时段。如果政治集团需要的话,完全可以把它用来凝结和巩固自己的利益群,用来打击或肢解自己的利益对手。事实上,不词大国之间相互“妖魔化”的宣传已经引起了兴奋,文化分离主义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也已经成为热点。由于CBS、BBC—类传媒巨头讽硕伟大的西方背景,有关分离的符号爆炸当然更多地被输往波黑、车臣以及其他什么地方,而不是在纽约——尽管纽钓的民族类别更为多样,族际隔的程度也未见得微。一种肤、,一种派、一种语法、一桩常见的刑事案,眼下都成为分离主义的据。奇怪的是,分离各方在全化过程中实际上越来越趋同的经济制、政治理念以及生活方式,还有各个领域里越来越多的“跨国化”现象,作为刚刚爆炒于电视黄金时段的题材为什么突然就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视而不见?

要在湖南人和湖北人之间找出差异,要在纽约人和费城人之间找出冲突,其实都不困难。在一种可疑的夸张之下,这些差异和冲突有朝=是否也要成仇恨和战争的理依据?一句古老的谚语指出:如果你把什么人当做敌人,这个'人就真成为你的敌人。这句话可以换成另外一句:如果传媒符号书写出敌人,我们的周围可能就真的有了敌人。敌人的意识完全可以构造出敌人的存在。

“妖魔化”一类的文化制作,当然裉难说是出于传媒的谋。由某一些制片人、广告人、报纸、多媒授、歌厅、装师以及街谈巷议所组成的文化工业鱼龙混杂,各怀心思,-步调有异,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们一般情况下并没有恶意的共谋,却有各自的私心。它们一会儿把美妙无比的全化作为“卖点”,似乎是制造人类情的专业户,不惜掩盖民族国家之间实际上的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一会儿又以怒火熊熊的民族主义、文化分离主义作为“卖点”,似乎是制造民族敌情的专业户,不惜掩盖人类当今实际上正在出现的文化融和利益共同。它们这样做,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别出新招,猎奇哗众,在市场上开发时尚并且争夺文化份额。时间了,它们甚至成了一些缺肝缺肺的技术人,并无自己确定的立场,陷入各种符号迷阵而无自拔。

文化似乎巳经自由了,但文化工业无法完全摆脱政洽集团或经济集团的介人,即使在较好的情况下,它也常常是种立场暧昧的文化,没有立场的文化——如果说还有立场的话,那么立场只有一个: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一个文本和符号超常生产的“传媒资本主义”时代,文化工业是列制闸失灵的火车,是一头谁也管不住的九头怪寿。从总统到老百姓,包括文化的制作者们本。艮’多时候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巨无霸向狂奔,不知它将把我们带去什么地方。

第二级历史

冷战结束以,有些人欢呼全世界入了“历史的终结”(裔美国学者福山语),断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所代表的现代化大将征。这种说法也许可以成立,因为某种现存知识系所能应到和呈现的“历史”,确实已经到了尽头,已经近诸多有缺憾的选择中较少缺憾的一种最终选择。

只是放开眼界来看,这并不是历史的终结,只是一种有关历史的知识的终结。历史还在行,需要新的知识将其应和呈现。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边,投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的现实静,比方把目光从人的自然,转向人们当下更为活跃的心理/文化需,转向与这种需相伴生的文化工业及其对个人行为和民族境遇的刻影响,就不难发现另一种千头万绪的历史远未终结,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不久。

我们还不太清楚它是什么东西,只能困于眼下的臆测和猜度,但这不能证明它的不存在,只能证明我们还缺乏描述它的语言和逻辑,比如我们熟悉运用的计划/市场、专制/民主、左/右诸多两分法模式,对它已所不及。这个世界依然直面着财产和权利的分关系,只是这种分,可能以符号化财产和符号化权利的分为隐形主导。这种分似乎正在以心理和文化为主题,重构我们的各个生活要件,布设新的利益格局,启新的冲突和解决过程,向我们洞开一个个更多成果也更多风险和灾难的世界——如果我们对它失去思想的控制,如果我们的符号书写同样失去了真实和真诚的牵引。

相对于福山的圾史而言,它是第二级历史。

1997年8月

(最初发表于1998年《读书》杂志,收入《韩少功散文》。)

国境的这边和那边

持中国护照入有些发达国家,常常会遇到移民局官员较为费时的盘查。有时堂堂签证本不管用,出示了返程机票和美元还是不管用,说关那边有朋友等着更是不管用,被限令立即返回的例子还是屡屡出现,气得当事旅客悲愤莫名我就差一点遭遇过这种事。在’这个时候,一人关黄线让国家这个抽象之物得真切可触起来。

查得这样严,据说是企图混过关的中国非法移民很多。这就是说,西方发达国家现在要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但绝不容忍移民(国际劳栋荔市场)的自由化;主张人的言论权和示威权,但还无心保护自由移民权——其诸多国内政策是不能在国家间贯彻的。这也不奇怪,中国已按美国标准弱化了户制度,让农民工大量自由人城了,但假如中国向美国自由输五十万电工、五十万木工、五十万剃头匠,美国岂不?岂不哇哇?他们的剃头匠还能在一个脑袋上晴晴松松赚上三十美金吗?中、美剃头匠还能如此天经地义地“同工不同酬”?

这种大打折扣和不平衡的“自由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这样说可以让人理解。但有些理论家宣称这种强国剪裁出来的“自由化”是弱国的惟一幸福指南,就让人很不理解了。

你就在这条黄线面理解“国家”或“国家的消亡”吧。

我这次人境,是为了参加韩国汉城的一个会,跨过黄线大还算顺利。会议主题是“寻找东亚份(Searching

for East

Asian

Ioentity)”。有趣的是,主题虽关“东亚”,但与会者都吃欧洲风格的饭菜,住欧洲式样的宾馆,这一类寻常多见的景观,大概也构成了德里克先生“全发了本土化”一说的恰切隐喻。应该说,会上有不少优秀的发言,如韩国学者永瑞先生就再一次给我“旁观者清”的证明。因为他不是中国人,所以比中国人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人思维和觉中的盲区:梁启超蔑视黑种人和种人,认为能与种人争霸全的只有黄种人,亦即他心目中的中国人。胡适主张全盘西化,实际上是主张全盘现代化,但他旨在再造中国文明的“整理国故”运仍然把中国以外的亚洲排除在“东方文明”之外。至于梁漱溟,他举目四顾,将天下三分,在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以外再加了一个印度文明,比粱启超和胡适多了一大片南亚的视域,但这种宏论仍然只会使东亚、中亚、西亚、东南亚其他诸多族群惊讶不已和顿觉寒心。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中,在中国知识界的习语中,“东西比较”基本上是“中西比较”,大中华主义的大尾巴总是藏不住。这当然只能导致永瑞的疑:中国有没有“亚洲”?

正是在当年这种知识背景之下,孙中山先生一九二四年谋曰本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在本倡导“东洋文化”以抵抗“西洋文化”的演讲时只言中、,,对朝鲜半岛的忽略度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了。为此,对他充敬意的朝鲜人也不得不将这种大国主义斥之为“率”和“卑劣”。

其实,众多中国的现代精英岂止是心目中没有“亚洲”(即没有东亚、南亚以及中亚),他们的“欧洲”视里其实也只有繁华的西欧,不会有东欧或者南欧;他们的“美洲”视里其实也只有闪光的美国和加拿大,不会有墨西和尼加拉瓜这样较为弱小的存在。强盛和威权成了人们注目的焦点,成了人们逢或者竞争的对象,也就成了人们在建构地理版图和文化版图时的有镜。这当然浚有什么奇怪。因为这同样是俄国的一般情形:尽管他们的大部分国土延于亚洲,尽管当年拿破仑将莫斯科称为“亚洲的都市”,但有多少俄国人愿意接受亚洲人的穷酸份?如果不是由于亚洲经济六十年代以出现繁荣,俄国首脑是否愿意屈尊于“亚太经”论坛来凑热闹?'这当然也是其他国家的一般情形:很多本人士不是早就耻于与俺们为伍而主张“脱亚入欧”么?很多英国人士不是一直暗续帝国余风因此将自己视为欧洲之外的“大(哉)不列颠”么?

一旦跨越国界,以生存、发展、昌盛为主题的民族现代化就常常有排他品格和霸权品格。国界那一边的启蒙和解放(如欧洲的自由主义制X,常常成为对国界这一边的歧视和迫(如当年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这就是内外有别的潜规则,就是民族国家(nation

state)曾经扮演过的双重角,也是梁启’超等中国精英曾经想扮演而不得的角

当然,民族国家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惟一政洽载和利益单元。在即将完结的这个二十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声隆隆和黑烟尝尝,跨国的地区主义或世界主义同样并不鲜见,一次次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

“大东亚共荣圈”臭名昭著,这大概也是很多中国人对“东亚”一类概念怀戒心和兴奋不起来的原因之一。韩国学者申正浩先生认为,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震捧派(朝鲜”和“汉(中国)”中确有不少卖讽跪荣之徒,对他们仅仅施以德谴责却只能是过于简化历史。他们中至少有一部分人,确实曾幻想着借本的实来实现“亚洲复兴”或者“东亚复兴”,以抵抗人殖民统治和西洋文明侵。这与德没什么关系。这一点在东南亚和南亚有些国家表现为突出。当法国、英国殖民政府在军的击下溃败之际,当地一些自由派人士和普通百姓,对共产国际联英、联法以抗击法西斯的战略部署怎么也想不通,甚至一度欢呼民族的“解放”,出门架导黄皮肤的军。汪精卫在越南发表震捧理论,正是以这一情况为背景。只有当大和种族优越演化成血腥的屠杀和掠夺之,很多人的“亚洲梦”或者“东亚梦”才得以破灭。一次极右翼的跨国地区主义实践,最终成为这些亚洲人终生的人格耻,成为亚洲各国遍地焦土的灾难。

左翼的社会主义同样有过一次次跨国共同的尝试。“工人无祖国”是社会主义的经典信条。当列宁的国际主义热情在斯大林手里被冷冻为民族国家的现实利益之,中国人立即到了寒意。此时的毛泽东仍然放眼天下,提出了“亚非拉”理论和“第三世界”理论。作为这一理论系最为典型的实践,印度支那共产就是一个跨国革命组织。他们在广州召开会议并与中国总理共谋地区的作与互助,在异族同志那里得到无私援助,受到温暧的兄氛围。正是在这一时期,除了政府在人和物方面的南援,包括中国卫兵和知青在内的志愿革命者们,也一批批跑到越南或緬甸去从事国际解放事业,甚至在那陌生的远方喋血大地。然而民族国家制仍然是绕不过去的,人们很就觉得“印度支那共产”这样的大锅饭不时宜,一旦分解为“越南”“老挝”以及“柬埔寨”,老战友之间不久就血刃相见,在中国与越南之间,在越南与柬埔寨之间边界冲突乃至大规模战争终于发生——其目新坟的线场景曾使我牛式辞猖声意味着:工人有祖国,现代化事业有祖国。马克思和列宁所恶的某种“国主义”终于复活。于是,当年对印度支那的国际主义无偿援助,在今天众多中国精英看来,如果不是可耻的罪恶,至少也是儍鳖和冤大头的愚行。

我在小学时参加过声援古巴的游行,在中学时到火车站参加过援越物资的搬运。我现在不再会有“输出革命”的盲从,但也并不认为当年国际主义关切本有什么可笑,更不认为一个以邻为壑寸利必争的国家更文明的高贵。中国人现在钱多,但稗跪恩式热情可能比以少了。在这丨点上欧洲人看来比我们强,至少彳艮多英国人在港回归中国时还能同中国人一起摇着小旗上街欢呼,这种“卖国”之举如果发生在中国,岂能为国人所容?入九十年代,欧洲共同成为超国家制的又一次实验。事实上,正是在欧洲发生的这一程,发或者复活着地这一边诸多“中华经济圈”“东南亚共同”“东亚共同”之类的想像,而著名的捷克自由派总统哈维尔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他“民族国家消亡”说的政治抒情。

我们有理由相信,统一的欧洲,在银行、海关、部分防务及部分外等方面准国家化的欧洲,在融欧洲民族国家裂痕方面,在推欧洲乃至全的经挤文化发展方面确有伟大的景。但一九九八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冷冷地说过:“如果统一的欧洲对我作为一个小国的公民不兴趣,那么我对这样一个统一的欧洲也不兴趣。”类似这样的不和谐音,在葡萄牙、荷兰、丹麦等一些国家,在到民族语言文化、经济利益受到忽视和损害的弱那里并不少见。这当然还只是内部的情况。在这个共同的外部呢?正是这个^共同不顾内部的烈争议,用导弹和战机使俄罗斯益不安,用狂轰滥炸使南澌拉夫半废墟化——而南斯拉夫本也几乎是个微共同,作为东欧地区市场经济昨的先行者和优等生,这个多主联盟,由民选总统剥夺了科索沃阿族的自治权,战所造成的难民更使整个欧洲恐惧。

永瑞展望的“东亚”和“亚洲”,是比这些共同更好的“东亚”和“亚洲”么?

冷战已经结束,市场经济释放着新一,这被看作资本主义在全范围内的大举光复,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烦和栋猴,那也总是被很多人描述为对资本主义人间正的偏离或背离。在这些人看来,只有政治集权和计划经济才意味着极端民族主义,才意味着侵略和战争,而这种旧症惟有“自由主义”的一帖良药才可以救治。这样的看法有苏联在阿富和捷克的行迹为证,?但还是过于笼统,也过于乐观和对髦。他们忘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是在市场经济的国家之间爆发,而第工次世界大战的发者,恰恰是实行民主选举制的德国以及“维新”成功的本,而不是斯大林主义的苏联以及“维新”失败的中国。这样的文字虚构也无法与我的个人经验接轨。我曾经去过东南亚、南亚等一些周边较穷的国家。有意思的是,我的某些同行者无论在国境这边是如何崇拜自由和民主,如何热西方制并且愿意拥全世界,但只要到了国境的那一边,只要目睹邻国的贫穷与混,他们就不无民族主义乃至种族主义的傲慢和幸灾乐祸——非我族类的一切都让他们看不上眼。

我相信,他们一直声言要拥的全世界不过是曼哈顿,一定不包括眼这些“劣等”“愚顽”的民族;如果现在给他们一支军队,他们完全有可能有殖民者的八面威风。

在富人面千桃近乎和讲团结,然在穷人面摆架子和分高下,这当然没有什么难的。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算不上什么民族主义,所谓民族主义只能指称那些居然对抗现:代文明流的行为,那些居然冲着西方发达届家闹别的行为,包括挨了导弹以跑到人家大使馆示威的行为——似乎民族主义的示威比自由主义的导弹更加危险。不难理解,“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二元对立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近年来学界风行一时的“启蒙”与“救亡”二元对立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似乎“救亡”曾耽误了“启蒙”,而“’启蒙”就^定得忌'言“救亡”。我不能说这种叙事纯属谋搅局,也愿意相信这种叙事有一定的有效范围。但面对这些艰难的概念工程,我更愿意所一听越南的笑话。这个笑话是说青年们在抗议美国入侵的时候高呼号美国佬回去!”但接下来的一句是:“把我们也捎上!”

这一显然出自虚构的政治笑话得以流传,当然是因为它揭破了发展中国家很多人的真实心,揭破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暗中转换——它们看似两个面孔而实则一个主义,常常在很多人那里兼备于一。于是这些人时而是悲愤的民族主义者,这是因为他们:觉得美国(或其他国家)正妨碍他们过上好‘子时而又是热情的自由主义者,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跟随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才能过上好子。他们既恨美国又美国,通常的情况是:这种恨由来“启蒙”(美国幸福我们也得幸福,美国称霸我们也得称霸);这种也总是由恨的“救亡”来实现。(不扳倒美国我们如何能成为下一个美国?或者与美国平起平坐他们常常被自己的影子吓一大跳,对自由主义或民族主义愤愤然鸣鼓而

这样说,并不说所有的民族主义都与自由主义有瓜葛。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发展”“步”的不同方式?,都采用了民族国家这种政治载和利益单元,都得借重军队守土、法院治罪、央行发钞、海关截私等一切利益自保手段,都难免民族主义情绪的落。在这里,发展主义的强国梦想在带来经济繁荣和政治改良一类成果的同时,也常常带来邻国牛式不安和苦的外扩张——这与民族国家理的自尊、自利、自卫常常只有半步之遥。同样的理,这种发展主义的强国梦想,也可以有一种延和改头换面,比如给民族国家主义装上地区主义和全主义的缓冲器或者放大器,带来“大东亚共荣”以及“印度支那革命”之类的实践训。

来自美国的德里克先生在听永瑞发言的时候,给我递了一张纸条,上面抄录了一首中国流行歌:“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首歌当然可以证明中国人并不缺乏一般章义的亚洲意识,其是考虑到这首歌,出现在一九八九年中国遭到西方发达国家统一?制裁之际,当时的中国人更容易想起同洲伙伴。我对他说,我并不担心中国人没有“亚洲”。在我看来,只要中国在现代化的路上一旦与美国、欧洲发生利益冲突,中国人的亚洲意识肯定会很升温,国土上没有美国军队驻扎的中国难不会比本、韩国更容易“亚洲”一些?何况“儒家文明经济圈”一类说法早已层出不穷,正在成为很多中国人重构“亚洲”的各种心理草图我的问题是:中国人有了“亚洲”又怎么样?中国人会有一种什么样的亚洲意识换一句话说: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怎样才能培育一种徤康的亚洲意识、亦即敬己敬人、乐己乐人、利己利人的亚洲意识?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才不得不回顾“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一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如果这一现代经典信条已不可摇,那么接下去,“本国利益优先”或“本洲利益优先”的培桃逻辑只能顺理成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凭什么来防止各种政治构架(无论是国家的、地区的还是全的)不再成为利己伤人之器?

以集团利益为标榜,在很多情况下常是虚伪之词。稍稍了解一点现实就可以知,源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民族主义一定是反民族的——只要看看某些“国英雄”正在把巨款存入西方的银行,正在通过西方客户把子女出国,正在对国内弱族群权益受损以及生环境恶化木不仁,就可以知这种主义之下的“民族”名不符实。源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全主义也一定是反全的——只要看看某些高扬全主义的跨国公司正在用产业和资本的频繁速转移,加剧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人失业,制造新兴国家的经济危机和崩溃,正在一步扩大全的地域贫富差距和阶层贫富差距,就可知这种“全化”只是全少数人的下一盘好菜。因此,重构亚洲与其说是一个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的问题,毋宁说首先是一个价值检讨的问题,甚至是清理个人生活度的问题。也就是说,为了重构一个美好的亚洲,与其说我们需要急急地讨论亚洲的特点、亚洲的传统、亚洲的什么文化优或所谓经济潜,毋宁说我们首先更需要回到个人的内心,追问自己陷其中的利煎熬。葡萄牙作家佩索阿曾这样说如果一个人真正骗式而且有正确的理由,到要关切世界的恶和非义,那么他自然要在这些东西最先显现并且最接近源的地方,来寻对它们的纠正,他将要发现,这个地方就是他自己的存在。这个纠正的任务将耗费他整整一生的时光。”

我想,德里克和永瑞两位先生倡导的“批评的地区主义”(Critical

R&gionalism)也许包了这种广义的自省度。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很早以就期待过“世界政府”。这种期待在当时还是诗意的预言,在眼下却已成为现实需要的施工方案。作为一个历史特定阶段的产物,民族国家的疆界显然只于对土地、矿山、港的控制,当人类的经济活更多时候表现为一种电子符号的时候,当人类的生存威胁也来自废气的飘流以及臭氧层破的时候,这种疆界无疑正在不从心和陈旧过时,至少已经不够用。全化的经济需要全化的控制,正如旧时的经济需要民族国家。各种“超国家”的地区政府或全政府不可缺,其出现大概只是迟早问题。作为同一过程的另一面,各种“亚国家”的地方主也必将千奇百异——“一国两制”已启示了这种自治多样化的方向。这样一个由民族国家演为全多层次复管理结构的过程,当然是政治家和政治学家的业务,完全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我就不这份心吧。我只是对这一过程中的价值脉跳稍有兴趣,比如永瑞由“东亚共同”言及对韩国境内非法移民表同情的时候,言及狭隘韩国利益应让位于宽阔亚洲情怀的时候,我到了一种温暖,并正是循着这一线温暖入了他的理论。

“东亚”意味着东亚人共同惦记着散布各地的中国非法移民,惦记着本的地震和酸雨,惦记着朝鲜的饥饿和韩国的币值,惦记着俄罗斯远东的森林和狩猎人的歌谣……带着这种东亚的温暖回国,我在机场候机厅看到电视里中国五十周年庆典的游行场面。美国BBC对这一庆典的报照例不会太多,除了给漂亮的弘移女兵较多邢式镜头,反复展示的是中国。F-31远程导弹通过天安门广场。记者和客座评论员的声音一次次出现这是可以打到美国的导弹”“这是可以打到美国的导弹”“这是可以打到美……”而中央电视台四频则在播放观众们的兴奋之,至少有不下三个中国人在受访时冲着镜头断言:“下一个世纪一定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

这两种电视节目真是很有意思的对比。美国人的戒意当然可以理解,因为导弹毕竟不是一瓶瓶巨型的茅台酒。中国人的自豪当然也可以理解,在积弱几个世纪之,一个民族的复兴景无法不令人讥栋。但仅仅这样就够了么?美国人如果不能把中国的成就看成是全人类的成就,不能由衷地为之喜悦和欣,这样的美国人是不是让人遗憾?中国人如果只是想开创一个“中国人的世纪而无意让这―个世纪?也成为希腊人的世纪、越南人的世纪、印度人的世纪、南非人的世纪、巴西人的世纪以及美国人的世纪,这样的中国人是不是让人恐惧?

在境外观看有关中国的电视,每个人大概都会有别,样的受。

(15 / 35)
在后台的后台(精装)

在后台的后台(精装)

作者:韩少功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